聯(lián)系電話
0551-62826768
18019906335
工作時間:9:00-18:00 (周一至周五)
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,而元代是古代發(fā)行紙幣最多的朝代。和現(xiàn)代的紙幣一樣,假幣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古人,古人也一度為紙幣的防偽操碎了心,因此,防偽便成為紙幣印制過程中的一大課題。
宋朝
宋朝在北宋,紙幣出現(xiàn)在四川,因此使用的也是四川成都產的楮紙。這種紙不僅表面光滑,還耐磨,在造紙的時候有一道砑花工藝,也就是說可以在紙上打水印。
精選幣材:宋代選用 “楮皮”川紙專門用于印鈔,不準民間采購。
印制圖案:北宋的交子圖案“用屋木人物”組成,外做花紋邊框。圖形復雜,造假者不易摹仿。加上“輔戶押字,各自隱密題號,先墨間結”是一種有效的防偽手段;
多色套?。骸敖蛔印庇∷?,為了安全防偽,已開始用紅、藍、黑等色,套印花紋圖案及官方印章。這大約就是雙色及多色套印的開始。
民間設立辨鈔人:各地官府都在錢局設有辨鈔人,專門幫助識別紙幣真假,普及有關知識,提高人們辨別真?zhèn)蔚哪芰Α?/p>
嚴懲罪犯:為了打擊偽造者,在出土宋代的鈔票上可見有“偽造者處死(斬)”的文字。
元朝
元朝的紙幣為了防偽,鈔紙主要取用桑樹內一層極薄的內皮,在紙幣的背面也有同值的圖形,兩面蓋上三方管理機關的紅印,正背兩面的左上方還蓋有黑色騎縫印,并在中央明顯的位置上印有“偽造者斬”等警示句。
元代對偽造紙幣的刑罰極重,尤其是后期,凡是出現(xiàn)偽鈔案,凡起意者、雕板者、印鈔者、抄紙者、項科號者、蒙里安藏印造者、收買顏色物料者,“具是同情偽造,皆合處死”。
明清
如今的紙幣我們可以看到在票面會有復雜的圖案,其實古代已經開始用它進行防偽了。在古代印刷技術落后的情況下,復雜的圖案很難進行仿制。在宋朝圖案一般是花草、房屋,到了明清變成了龍紋。
就算是圖案可以看到十分精細,模仿很到位,可是朝廷的防偽技術怎么能就單憑這兩點呢,當然還要有民間藝人沒有的才能方可避免。
于是我們就可以看到,在影視作品當中,商人們拿著的紙幣不單有圖案,還有文字,這些文字都是出自大家或者是帝王之手,常人難以模仿,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假鈔的出現(xiàn)。
有了這些,還是不放心,那怎么辦,于是官府有發(fā)明了一種多重印押的方式,就是官府在發(fā)行的紙幣上,發(fā)給各省時,就留一印記,省發(fā)給府時,又留一印記,府發(fā)給縣時,再留一印記。
到了縣時,紙幣上已經蓋滿額印記,這是縣再下發(fā)給錢莊時,也必須蓋章,到了錢莊手里,還得蓋一印章。
就是這樣層層相加,才使得紙幣的辨識度較高,流通的途徑也就一目了然,就很難出現(xiàn)假鈔現(xiàn)象。在沒有機器印刷的條件下,依靠著各種手法,來避免造假現(xiàn)象,目的也是為了維持市場上的貿易順暢,不會出現(xiàn)通貨膨脹。總之,在沒先進技術的古代,古代人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防造假手段,并且做的還挺好!